培訓證書
【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隨著《“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落實,生物經濟產業將打開40億的增長空間,在此背景下,生物能源產業會成為下一個風電or光伏嗎?
為充分發揮我國生物經濟發展優勢,有序推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并于近日公開全文。
在培育和壯大生物經濟指出產業方面,文件提到應“推動生物能源與生物環保產業發展”,包括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促進生物資源回收利用等環保產業鏈形成、以及有序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廣生物燃料應用等。
據此,有機構預測稱,我國未來生物經濟的產業規模將達到40萬億元,有望成為下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已有多個省市響應,紛紛下發政策支持生物經濟發展,尤其是生物能源。
如《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要加速百億級生物能源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布局綠氫、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質燃料等;《南京市生物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也提到,下一步將大力引進生物能源龍頭型外包服務企業,帶動生物能源產業發展。
綜合上述政策來看,生物能源普遍被看好,多半是基于其和綠色低碳、生態環保之間存在深度關聯。自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以風電、光伏、水電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進程一再加速。但生物質能的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市場景氣度一直不高。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經達到10.88億千瓦,水電3.94億千瓦、風電3.37億千瓦、光伏3.18億千瓦。但是,以生物質能為代表的生物能源進展卻較為緩慢,裝機量僅為3883萬千瓦,占比不到4%。
“作為擁有‘負碳屬性’的能源,生物質能被市場嚴重低估”,專家指出,要想實現實現“碳中和”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能源綠色化、低碳化方向轉型,單純減少碳排放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利用好碳抵消工具,利用好負碳排放產生的減量,因此,生物能源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那么,在當前的基礎之上,該如何加快生物能源開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給出了建議:
一是有序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動熱電聯產轉型升級,首先要構建起完善的農林廢棄物回收體系,保障原料的供應,另外還將定向選育、推廣和應用高產、高抗、速生的油料和能源林新品種;二是將生物燃料與生物化工融合發展,在原有的燃料中摻混使用生物質;三是擴充生物燃料種類,如生物天然氣、纖維素乙醇、藻類生物燃料等,并將其在推廣應用在市政、交通等領域。
國家層面既已表明要支持生物能源發展,各地方勢必也會聚焦于此,力促生物經濟發展,并將加快布局相關產業鏈,以爭奪行業話語權??傊?,繼風電、光伏之后,生物能源也終于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附件列表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