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在國家政策、技術的共同驅動下,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個人智慧醫療體系正在形成,開始形成跨空間、跨部門的醫療數據融合應用雛形。
智慧醫療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在國家政策、技術的共同驅動下,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個人智慧醫療體系正在形成,開始形成跨空間、跨部門的醫療數據融合應用雛形。
智慧醫療是5G技術在物聯網的應用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場景,以“感、知、行”為核心的智能遠程疾病預防與護理平臺,需要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區塊鏈等多種技術。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一、智慧醫療產業鏈分析
?。?)基礎信息
智慧醫療可以實現患者、醫療設備、醫務人員、醫療機構之間的互動,其中患者的相關信息是基礎數據。醫護工作人員通過各項醫療器械、設備可以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并做出診斷信息,同時可以在同部門、跨部門、跨醫療機構、跨地區等情況下對這些基礎信息進行溝通、交流。對患者的診斷信息基于兩個關鍵環節,即醫務人員及醫療器械設備。
1.醫療服務現狀
不斷完善的醫療服務為智慧醫療提供堅實基礎。近幾年,醫療衛生機構數量不斷增長。其中,2019年末,全國醫院3435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5439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5924個?;鶎俞t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013個,鄉鎮衛生院36112個。
另外,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醫院3.5萬個?;鶎俞t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萬個,鄉鎮衛生院3.6萬個。
數據來源:衛健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衛生人員總數也在擴大。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比上年增加62.8萬人(增長5.1%)。其中,2019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015.4萬人,其他技術人員50.4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86.7萬人,注冊護士444.5萬人。與上年比較,衛生技術人員增加62.5萬人(增長6.6%)。
2019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778.2萬人(占6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6.1萬人(占32.2%),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9.6萬人(占6.9%)。
數據來源:衛健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醫療器械設備
醫療器械是智慧醫療中的基礎設備,為患者進行診斷、治療等。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增長速度遠超過全球增長速度。根據醫械研究院測算,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304億元,同比增長19.86%,接近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4倍。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7765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細分市場的情況來看,2018年,醫療設備市場是中國醫療器械最大的細分市場,市場規模約為3013億元,占比56.80%;其次為高值醫用耗材市場,市場規模約為1046億元,占比19.72%。
另外,在多種中低端醫療器械產品方面,我國產量居世界第一;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雖然國產器械在監護儀等少數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但大部分領域處于進口主導的階段。高端醫療器械行業屬于我國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數據來源:《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網絡傳輸
智慧醫療下可以實現跨部門、跨醫院機構甚至跨地區進行遠程診斷、治療,而5G通信技術正是強大的網絡傳輸支撐。智慧醫療是5G技術在物聯網的應用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場景。在5G網絡下,診斷和治療將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醫療資源更加平均。健康管理和初步診斷將家居化,醫生與患者可以實現更高效的分配和對接。
2020年是5G發展的關鍵年份,作為一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對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工信部稱,電信企業要及時評估疫情影響,制訂和優化5G網絡建設計劃,加快5G特別是獨立組網建設步伐,切實發揮5G建設對“穩投資”、帶動產業鏈發展的積極作用。
5G發展,基站先行。5G基站的選址建設,是保證5G商用信號覆蓋的基礎,所以,5G基站建設是5G產業布局的第一步。2020年5G迎來大規模建設,5G基站目標不斷刷新。通信運營商將正式開啟5G大規模集采,帶動產業鏈。從5G基站產業鏈來看,主要涉及上游規劃設計、中游建設/運維以及下游應用三大環節。其中在中游環節,涉及產業較多,包括基站設備、小基站、光通信設備、網絡工程建設、無線設備、傳輸設備以及網絡優化與運維等。產業鏈下游端,5G應用領域廣泛,涉及物聯網、智能裝備、手機/移動終端等等。
隨著5G基站的搭建越來越完善,5G技術的商用也進一步鋪開,智慧醫療將在更多應用場景中實現。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平臺系統
患者、醫護人員、醫療設備、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匯集、遠程互動等服務通過平臺系統實現??傮w來看,智慧醫療平臺系統可以包括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
智慧醫院系統:智慧醫院系統,由數字醫院和提升應用兩部分組成。數字醫院包括醫院信息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的存儲系統和傳輸系統以及醫生工作站四個部分。提升應用包括遠程圖像傳輸、海量數據計算處理等技術在數字醫院建設過程的應用,實現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
區域衛生系統:區域衛生系統,由區域衛生平臺和公共衛生系統兩部分組成。區域衛生平臺包括收集、處理、傳輸社區、醫院、醫療科研機構、衛生監管部門記錄的所有信息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公共衛生系統由衛生監督管理系統和疫情發布控制系統組成。
家庭健康系統:家庭健康系統是最貼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針對行動不便無法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病患的視訊醫療,對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遠程的照護,對智障、殘疾、傳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監測,還包括自動提示用藥時間、服用禁忌、剩余藥量等的智能服藥系統。
(4)應用場景
1.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遙感、遙測、遙控等技術為依托,充分發揮大醫院或??漆t療中心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優勢,對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地區、海島或艦船上的傷病員進行遠距離診斷、治療和咨詢。從模式上看,遠程醫療有B2B、B2C兩種模式。B2C是醫療機構可以直接對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具體可以提供的服務,包括在線問診、在線診療、不同醫院遠程會診等。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超100億元。隨著5G技術在遠程醫療中加深應用、移動醫療終端普及、醫療物聯網發展、醫療機構參與度提高,也將推動遠程醫療規模的持續擴大。2019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約為130億元,到2020年預計超170億元。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目前,遠程醫療正在加快推廣、應用。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19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59.1%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比上年提高了6.2個分點。未來,遠程醫療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智慧醫療的發展,遠程醫療的應用將進一步深入,將拉動遠程醫療市場擴大。因此,遠程醫療投資前景看好,2019年我國遠程醫療行業投資規模將近100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醫院基于網絡、通信、云計算等技術,將醫院的功能服務通過線上網絡實現?;ヂ摼W醫院帶有咨詢、隨訪、慢病管理等功能,它有實體醫院作強有力的支撐,線上方便病人,就是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到醫院,在網上就可以進行。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超過680億元。隨著應用不斷加深,2020年有望超過98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互聯網醫院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隨著智慧醫療的發展,互聯網醫院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投資前景廣闊。目前,根據建設主體不同,互聯網醫院可以分為醫院主導和企業主導兩種模式,布局互聯網醫院的企業類型包括制藥企業、互聯網醫療平臺、科技企業等。
目前,以醫院為建設主體的互聯網醫院相對較少,將迎來利好發展的階段。據統計,在現有的互聯網醫院中,以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為建設主體的互聯網醫院占比最大,接近50%,代表性的企業包括微醫、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阿里健康等。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互聯網醫院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院的數量有望迎來明顯增長。2018年,國家相繼發布了互聯網醫療的綱領性文件以及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活動三個領域的配套文件,我國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方向逐漸明晰。2019年,我國互聯網醫院數量約為300家左右。2020年,這個數字有望出現明顯增長,多地規劃布局建設互聯網醫院。
3.醫療機器人
智慧醫療可以實現遠程診斷、遠程手術等應用場景,這大大推動了醫療機器人應用市場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醫療機器人應用效果良好,不斷滲透。此前,中國明確提出要發展“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初步測算,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86.8億美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0.9%。其中,服務機器人22億美元。2019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超6億美元,2020年預計達7.4億美元,到2021年將突破10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醫療機器人在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涌現出物流、配藥、采血、膠囊等多種類型的輔助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手術機器人占比16%,康復機器人占比41%,輔助機器人占比17%,服務機器人占比8%,其他類型機器人占比17%。
目前,我國智能醫療機器人活躍企業市場格局主要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主要有安翰醫療、柏惠維康、博實股份、金山科技、妙手機器人以及天智航等企業,企業產品類型以手術機器人、膠囊機器人為主;第二梯隊主要有博為機器人、楚天科技、大艾機器人、傅利葉智能、衡陽桑谷、尖叫科技等,涉及領域有醫療服務/輔助機器人及骨骼機器人等;第三梯隊中,以艾米機器人、安陽神方、安之卓、禮賓機器人、邁康信等企業為代表。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4年我國開始引入外科手術機器人,目前主要是一些中心城市的三甲醫院才有引進,整體而言,醫療機器人在我國醫療領域的應用還處于導入階段,無論是機器人本身的技術還是醫護人員的操作能力都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不過從應用效果來看,規?;褂冕t療機器人將是未來醫療領域的一個趨勢。
二、技術支撐
智慧醫療實現醫療的信息化、智能化,需要新興技術力量支撐。目前,應用在智慧醫療中的技術包括區塊鏈、醫療信息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等。
區塊鏈+智慧醫療
在智慧醫療中,與區塊鏈技術融合是重要應用領域之一。醫療數據信息涉及診斷、治療等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在收集、傳輸、共享的過程中還涉及患者的隱私。為了更好的處理大量醫療數據信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起到大作用。
根據中國信通院《區塊鏈白皮書(2019)》中的定義: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區塊鏈在智慧醫療中的應用可以在區域互聯網醫療、藥品監管溯源、電子處方審核等方面,完善數據質量不高、篡改失真、記錄遺漏、泄露隱私等問題。
目前,段區塊鏈的總體市場規模較小,這是因為市場上的區塊鏈項目多處于嘗試階段,投入不大。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區塊鏈的潛力,計劃在未來增加預算。受此影響,中國區塊鏈市場迎來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約為3億美元左右。到2022年末,市場支出規模預計達到14.2億美元,2017–2022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6.3%。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區塊鏈+智慧醫療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入,尤其在電子處方、藥品溯源等方面將加強應用。隨著互聯網醫院、醫藥電商、線上問診等服務不斷擴大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這些領域的應用也將呈現更多新形態。
醫療信息化
近年,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焖僭鲩L。根據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從54.0億元增長至1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1%;2020年受到COVID-19新冠疫情影響,醫療信息化建設再次受到各級醫療機構及醫療監管部門的重視。未來隨著電子病歷的普及、科研臨床對于醫療相關數據需求持續增長、新興醫療信息化市場的發展,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2021年該市場規模將增至172.3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國家對醫療機構信息化引導、支持力度持續加大,電子病歷是國家全面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抓手,同時衛健委發布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管理辦法,電子病歷系統的實施和應用水平成為醫院發展和管理的“必修課”;醫療機構著眼自身診療質量、醫患體驗、管理效率提升和創新業務發展的需要,對新一代信息化工具的應用與融合需求日益迫切。醫療信息化將助力智慧醫療發展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大數據技術
以數據驅動必然需要以及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大數據技術可以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突破6000億元;隨著大數據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不斷深化,2019年中國大數據市場產值達到8500億元。
智慧醫療下將產業大量的大健康數據,在大數據技術下可以完成高效的采集、匯總、存儲、分析等工作。未來,大數據技術應用將進一步加深,2020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人工智能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國家戰略。人工智能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制造業等業界巨頭布局的深入,應用場景不斷擴展。
從市場規模來看,自2015年開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逐年攀升。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制造業等業界巨頭不斷深入布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約為339億元,增長率達到56.2%。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71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是支撐“網絡強國”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在推動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對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國內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6000億元,同比增長24%;截止到2015年底,隨著物聯網信息處理和應用服務等產業的發展,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增至7500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十三五以來,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預計“十三五”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在醫學方面的應用可以為手術等建立虛擬模型,實現手術預演,提高手術成功率,助力智慧醫療中的遠程醫療。目前,我國VR產業生態已初步建立,近眼顯示、感知交互、網絡傳輸、渲染處理與內容制作等關鍵技術體系已初步形成。
當前我國VR產業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中,2018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08.3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1倍左右。由于目前許多下游應用領域都還沒有完全打開市場,預計未來幾年仍將處于高速增長時期,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中國VR產業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我國虛擬現實產業快速發展,相關關鍵技術進一步成熟,在畫面質量、圖像處理、眼球捕捉、3D聲場、機器視覺等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表示,今年5G牌照的發放為虛擬現實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開辟了新天地,預計2021年我國的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將達544.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1.2%。
三、智慧醫療市場現狀
目前,發展智慧醫療健康的面臨重大機遇。從宏觀層面分析,社會普遍關注,國家層面出臺了系列文件支撐包括政治、經濟、技術等,從深化醫改到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從醫療衛生信息化發展趨勢來看,從第一第二階段的機構信息化,到第三階段的行業信息化,到當下的社會信息化即邀請建立醫藥健康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智慧醫療提供技術支撐。“十三五”時期,智慧醫療對整個行業將進行變革性推動。
同時,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呈現穩定轉好的態勢,在疫情之下,智慧醫療得到加速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智慧醫療建設行業規模將超880億元,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超1000億元,到2021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投資規模將達1259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四、智慧醫療發展前景
隨著信息資源之間的進一步融合,智慧醫療與智慧養老、智慧社區之間的聯系將會越來越緊密?;谏鐓^服務信息化平臺將區域醫療保健服務同社區養老服務相結合,將智慧社區、智慧養老的保健服務與醫療機構建立起互相幫扶的系統,能夠提供低成本、易管理、可按需靈活拓展的信息共享平臺,滿足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多方醫療健康需求。
未來,智慧醫療將出現三大趨勢:開發人工智能醫生緩解醫護人員不足,助力藥物挖掘效率,利用精準醫療治療癌癥。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智慧醫療建設飛速發展的時期,在新醫改方案的指導下,各地方政府將會加大當地智慧醫療建設方面的投入,將會有更多的醫療機構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一些信息化建設較好的醫療機構也將致力于建設更為先進的醫院管理系統,提升自身競爭力,給廣大居民帶來更好的醫療體驗。更多的地方醫療機構將會建設“以病人為核心”的臨床管理系統,醫學影像傳輸系統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展開,網絡技術的持續發展為遠程醫療系統的推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也將得到推廣,中國的智慧醫療建設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投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