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因受兩波寒潮影響,我國用電需求大幅上升,煤炭的供應形勢和價格備受關注。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煤炭集團發布“保安全、保供應、穩煤價”的聯合倡議書,明確提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將加大資源保障力度、穩定煤價、增加市場煤供應,以確保全國煤炭穩定供應,保障迎峰度冬,特別是春節期間的用煤需求。
煤礦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能源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設直接關系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智能化的進程。“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相繼印發《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加速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
為了確保全國煤炭穩定供應,煤炭工作的安全性、智能化尤為重要。數據顯示,我國煤礦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煤礦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較低,井下作業人員多。因此通過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從而減少煤礦井下作業人員數量,實現瓦斯、水、火、圍巖等災害的及時監測和預警,實現供電、排水、通風、壓風、運輸等固定崗位無人值守和地面遠程控制,是打造安全智慧化煤礦的必然選擇。
近些年,安防監控對煤礦工作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總體來說,我國煤礦的安防監控系統仍然比較薄弱,并且存在大部分監測監控設備落后及安裝不規范;安全監控系統功能不全、運行不正常;安全監控系統使用、維護不到位;安全監控系統管理跟不上等問題。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創新,我國利用現代科技治理煤礦,一方面利用航空、航天遙感監測手段對露天開采礦山的礦產開發活動進行全天候的動態監測;另一方面利用井下采掘自動監控系統、三維激光掃描系統以及震源定位監控系統等對地下開采行為進行實時監測。此外,還投入煤炭機器人,將煤礦工人從危險崗位上替換下來,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未來,在智能設備和無人機器的有關幫助下,利用煤礦智能綜采設備的定位功能和信息精準感知技術,構建出一種高效的、智能化的同時無人操作的煤礦智能綜采條件,為智能化以及無人操作在采煤事業上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要實施煤礦智能化建設、淘汰退出落后產能、重大災害治理、尾礦庫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力爭到“十四五”末,煤礦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接下來,安企們可將目光聚焦于煤礦領域,打造智慧煤礦,助力煤礦安全治理體系建設,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智能化進程。
(本文根據中研網、普華有策、山西強力礦用設備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