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ETC時代”來臨,ETC產品與技術邁向ETC2.0,未來如何加快ETC+行業的創新應用,如何讓ETC成為打通“車路協同”的鑰匙,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以下梳理了業內專家的一些觀點。
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副主任王剛
ETC后續如何深化應用?如何與車路協同、智慧高速發展同步?目前有一個設想:
第一步:充分利用現有門架、OBU的蜂鳴功能和情報板,實現I2V功能。集成商、設計院可以充分研究,這是產業機會。系統把監測到的擁堵或者事故信息,通過通信系統,傳遞給后方車輛,提醒后方車輛提高警惕,減低車速。如何實現?現在平均6~8公里就有一個門架,120公里時速情況下,3秒就能傳遞數據,接收信息后,OBU連續蜂鳴10聲,警示司機采取安全措施,同時情報板展示前方幾公里出現了什么問題。
前提是,監控監測系統和收費系統融合打通。必要場景可額外增設ETC天線和監控監測設備等外場設施。
第二步:依托車輛選裝ETC工作,推動ETC前裝普及,鼓勵研發智能型OBU,實現OBU與車輛CAN總線和TSP系統的融合連接,為車輛計算平臺提供信息,實現更高等級的車路協同(I2V),支持自動駕駛。
必須承認,現在有一部分OBU設備有問題,前裝之后這類問題將減少很多?,F在要開發智能型OBU,現在監控系統采集監測信息,事件信息,透過通信系統傳遞到ETC門架上去,未來智能導航儀、收音機也可以作為提示設備,這也是車路協同實現的方式之一。如果不夠,在河流、隧道、氣象災害多發區等路段再增加一些檢測設施。
這里要強調,ETC是為車輛計算平臺提供信息,從而為更高等級車路協同提供支持?,F在L2、L3等級自動駕駛車輛,如果發生交通事故,路方沒有責任的,但當路方也給車輛發送信息的時候,可能就要承擔責任,必須考慮路方的責任豁免問題,怎么豁免?路方的信息只是為車輛計算平臺提供參考,可以選擇用,可以選擇不用。商業模式,那是下一步的事兒。
我個人認為,如果公路監控系統和收費系統融合打通,將會產生聚合效應,衍生出很多新的應用和服務。通過優質服務增加道路經營者收益,應作為道路經營者考慮建設智慧高速和車路協同,要考慮收益。
如果基于ETC融入車路協同能落地實現,ETC肯定要邁入千億級的產業規模。高速公路行業會因此節約數以千億級的投資,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和系統,這是新基建精神的要義。
再有,要同步開展基于V2X的研究和實現,不斷推動技術、業務的融合發展,路網中心其實也承擔著京滬高速先導示范車聯網建設。我們應該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高速公路智能化之路。
萬集科技ETC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張寧
ETC最核心的特點就是快速通行,收費準確,電子化收費,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從這個角度出發結合當前市場發展趨勢,ETC未來有以下四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第一個方向,收費精準。如何能按照實際路徑真正做到應收盡收?;俗鳛橐粋€前期的監控性質的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長期來看,終極的解決方案還是要提高前端門架的計費能力。
第二個方向,暢通高效。如何能完全實現車輛上下高速暢通無阻,真正做到減員增效。
第三個方向,管理升級。ETC介質的普及,給高速公路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個技術難點是必須要被解決的,那就是要區分主路上的CPC卡車輛和進入服務區的CPC卡車輛。
第四個方向,城市應用。隨著OBU的普及,ETC依托于更好的用戶體驗,必將在城市中普遍應用。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處副處長 張洋
基于ETC的高速公路智慧化展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智能OBU。隨著技術迭代升級,基于ETC車載終端的全新升級,承載更多業務功能,如北斗定位、車載導航、語音視頻交互等,呈現管理服務一體化的綜合功能智能OBU,為公眾出行提供*方位服務。這需要國家層面全力推進,要推進基于全面信息交互智能OBU的升級更新,才能真正實現信息快達司乘,單向路側采集變成真正雙向交互。
自由流收費。取消匝道收費站,在匝道設置ETC門架系統,真正實現高速公路不停車快捷通行,這需要在ETC用戶成為絕對主流、高速公路去現金化收費基本實現、信用體系更加完善等前提下,完全ETC自由流將成為高速公路收費主要技術形態。自由流收費:以ETC發行體系及門架系統為基礎,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融合發展,使ETC識別準確率更高、交易速度更快、進一步煥發出ETC技術新的生命力。
現在國土資源,土地資源非常短缺,匝道占地面積不小,真正實現自由流以后,是不是可以簡化收費站布設,減少土地占用,當然只是一個設想,需要高可靠的自由流收費進行保障。
服務區升級。最后,隨著產業聚集和城鎮化發展,消費持續升級,客貨運需求不斷增長,服務區商業發展迎來新機遇,面臨開放融合的新趨勢。尤其城市周邊的服務區,利用率較低,城外的車輛較少停留,城內車輛由于上下不方便,出入還得繳費,更沒人去,ETC的全面覆蓋給服務區發展區域商業綜合體提供了條件和環境,通過智慧ETC可以提供加油、繳費、維修、住宿、餐飲以及休閑、分撥物流等服務。
來源 | 第23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ITS114等